• 統計網上直報系統
  • 優秀品牌申報系統
  • 信用評價申報系統
  • 藥品信息共享云服務平臺
  • 政策法規
  • 入會程序
  • 在線學習平臺
  • 聯系我們
  • 協會公眾微信

  •       省級先進行業協會

    河南省制藥工業協會成立于1988年9月,是經省民政廳注冊登記的省屬社會組織。

    我會先后被省經貿委、河南日報社、省工經聯等單位以及中國化學制藥工業協會評為先進行業協會,協會有團體會員單位143個。 MORE +
    被稱為千古利水第一方的五苓散有多利“水”,利哪些“水”?
     
    說醫問藥
    被稱為千古利水第一方的五苓散有多利“水”,利哪些“水”?

    作者:鄭振濤

    單位:天津市安仁中醫院 袁紅霞名中醫工作室 

       

    五苓散出自《傷寒論》,是張仲景的利水名方,具有溫陽化氣利水之功,用以治療包括太陽蓄水證在內的多種病證,臨床使用廣泛,效果顯著,堪稱千古利水第一名方。五苓散在藥物組成、配伍特點、主治病機以及服用方法等方面頗具深意,值得中醫學者仔細玩味,領會經方魅力之所在。


    藥物組成比例特點


    五苓散中豬苓、白術、茯苓各一十八銖,澤瀉一兩六銖,桂枝半兩,它們之間的劑量比等于3:3:3:5:2。根據漢代與現代度量衡的換算,24銖等于1兩,16兩等于1斤,1斤等于現在的250克,進行計量換算五苓散一劑方中各藥物的劑量約為茯苓12克,白術12克,豬苓12克,澤瀉20克,桂枝8克。而在《金匱要略》中關于五苓散藥物組成的記載,方劑中藥物的種類沒有改變,而藥物的用量則是按照比例給出,其中澤瀉一兩一分,豬苓、茯苓、白術各三分,桂枝二分,這里的分不是計量單位,而是比例概念,按照一兩為四分,那么五苓散各藥物之間的劑量組成比依舊是茯苓:白術:豬苓:澤瀉:桂枝用量比值也是3:3:3:5:2。目前,關于五苓散的服用方法,包括散劑和湯劑兩種。散劑一般按照原劑量服用,也可以按照劑量固定比服用,而湯劑的服用,則可以參考以上計算出的劑量。自古就有經方不傳之秘在于用量。因此,科學、客觀地把握五苓散的劑量,對于提高臨床療效具有積極作用。


    配伍特點


    五苓散,作為散劑,取發散之意,五味藥之間,相互為用,相互為使,從而達到溫陽、化氣、利水、健脾的功效。利水以去水邪停蓄之標,溫陽以治水飲內停之本,健脾則取五行相克制化之理,培中土以制停水。故張仲景以豬苓、茯苓、澤瀉,導水下行,通利小便;白術甘溫健脾,助脾運濕;桂枝辛溫,通陽化氣以行水,并兼以解表。五味藥合用,共奏外解表邪,內通水腑,導水外出之功。成無己說:“苓者,令也,號令之令矣,通行津液,克伐腎邪,專為號令者,苓之功也”,指出五苓散即為通行水液之方。成無己又說:“水飲內蓄,須當滲泄之,必以甘淡為主,是以茯苓為君,豬苓為臣,白術味甘溫,脾惡濕,水飲內蓄,則脾氣不治,益脾勝濕,必以甘為助,故以白術為佐,澤瀉味咸寒,泄飲導溺,必以咸為助,故澤瀉為使,桂味辛熱,腎惡燥,水蓄不行,則腎氣燥,散濕潤燥,可以桂枝為使”?梢,五苓散全方一利、一補、一化,攻補相兼、宣攝闔合,化以助利、補以助化,補化相生,使體內停蓄之水一則隨小便而出,一則隨陽氣蒸化布達周身,又可使身體內外之陽氣周流氣化,以防水飲再次停蓄。由是觀之,五苓散的配伍特點使得其不僅能治水停之標,更重在治水停之本。


    主治病機


    蓄水證 《傷寒論》:“太陽病,發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煩躁不得眠,欲得飲水者,少少與飲,令胃氣和則愈,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五苓散主之”。本條講大汗出后,一則津液不足,則胃中干燥,當少少飲水以自救,待胃氣恢復,則疾病向愈;若汗出傷陽,陽化氣,氣化則津行,陽氣不足,則膀胱氣化無力,故小便不利,水飲不能布散,故出現口渴,飲水而渴不解,脈浮、微熱則是太陽經氣受損,邪氣不解之象。故用五苓散,內以化水飲,通行膀胱,外解表邪。病機特點為:太陽經氣不利,水飲停蓄膀胱。證候特點:微熱,消渴,小便不利。


    水逆證 《傷寒論》:“中風,發熱六七日,不解而煩,有表里證,渴欲飲水,水入則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本條講水飲內停,停蓄膀胱,陽氣不能蒸化水液于全身,霧露之溉不彰,則渴而口燥煩,欲飲水而解,水入體內,與停飲相合,則蓄水愈重,便有格拒水飲于上而水入則吐的水逆證。病機與上文相似,證候特點:消渴、渴欲飲水、水入則吐或隨飲隨吐、小便不利。


    水痞證 《傷寒論》:“本以下之,故心下痞,與瀉心湯,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煩,小便不利,五苓散主之”。本條講下法誤傷中陽,陽不化氣,飲不蒸騰,水飲內停,影響脾胃氣機斡旋,出現痞滿,誤以為痞證而用瀉心湯中開邪結,藥不對證,故“與瀉心湯,痞不解”,渴而口燥煩,小便不利,水飲停蓄之明征也,故當用五苓散以溫陽化氣利水也。病機特點:水飲停蓄,中焦斡旋失司。證候特點:心下痞滿,渴而口燥煩,小便不利。


    煩證 《傷寒論》:“病在陽,宜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熱被劫不得去,彌更益煩,肉上粟起,意欲飲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與五苓散”。本條講表陽被寒涼所劫,內有水飲停蓄,邪當解而不解,故煩躁不安。病機特點:表陽寒遏,水飲不化。證候特點:肉上粟起,彌更益煩,意欲飲水,不渴。


    渴證 《傷寒論》:“發汗已,脈浮數,煩渴者,五苓散主之”“傷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湯主之”“太陽病,寸緩關浮尺弱,其人發熱汗出,復惡寒,不嘔,但心下痞者,此以醫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惡寒而渴者,此轉屬陽明,小便數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無所苦,渴欲飲水,少少與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以上三條皆太陽經氣受損,寒水之氣運行失司所致,津液無以上承所致,陳修園謂:“太陽主運行寒水之氣,出入于胸中”。汗出傷陽,太陽經氣受損,寒飲不化,故口渴而煩,病機特點:太陽經氣受損,寒飲不化。證候特點:發汗后,煩渴不解,脈浮數。


    霍亂吐瀉 《傷寒論》:“霍亂,頭痛發熱,身疼痛,熱多欲飲水者,五苓散主之”。本條講霍亂吐瀉,表里兩傷,頭痛、發熱者,表陽不解也,欲飲水者,水飲不化,津不上承也,當用五苓散外疏內利以和表里。病機特點:霍亂吐瀉,表里兩傷,表陽不解,津不上承。證候特點:頭痛發熱、熱多欲飲水者。


    痰飲內停證 《金匱要略》:“假令瘦人,臍下有悸,吐涎沫而癲眩者,五苓散主之”。本條講中陽不足,痰飲內停,故“瘦人而臍下有悸”,阻滯氣機,飲邪上擾清竅,故癲眩而吐涎沫。病機特點:中陽不足,飲邪不化,上擾清竅。證候特點:瘦人,臍下有悸,吐涎沫,癲眩。


    綜上可知,五苓散具有外疏內利之功,表里同病可用之,如表邪不解,水飲不化;單水飲停蓄者可用之,如水逆證之水入則吐;水飲不化,津不上承的渴證可用之,如汗出而渴者;痰飲內停,飲邪不去之證亦可用之,如飲邪上擾清竅之巔眩?梢娊浄街畬W習,重在明晰病機之演變,雖利水一方而有卻諸病之功。


    服用方法


    關于服用方法,原文:“上五味,搗為散,以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飲暖水,汗出愈!比绶▽⑾。散者,散也,發散之意,發表以驅外邪,散里以和津液,故作散劑以服之,旨在輕清流動而取效速也。白飲,即白米粥,白米粥調和散劑,一則白飲熱助衛陽,甘調胃氣,一則黏附調和藥末而易于服用。多飲暖水,水之熱以助藥力,水之味以滋津液,令汗出而病得痊愈。所謂,汗出者,言正汗出也!端貑枴罚骸瓣柤佑陉幹^之汗”,張仲景謂:“遍身折折微似有汗”,周身小汗出,此營衛調和之象,疾病向愈之征。葉天士謂:“養陰不在血,而在津與汗”,亦指津和而小汗出,內外通調,病邪自去。雖為將息之法,亦體現張仲景治療外感疾病重視調和營衛的特點。


    驗案舉隅


    以下為筆者跟診袁紅霞老師門診時記錄的一例病案。


    耿某,男,28歲。2017年9月5日就診。


    主訴:胃脘、后背脹滿3個月。


    現病史:患者1年前闌尾術后,逐漸出現胃脘部、后背脹滿不適?诜䦅W美拉唑、莫沙必利等藥物,癥狀加重,做胃鏡提示慢性淺表性胃炎,幽門螺桿菌陰性。后癥狀持續存在,為求中醫整體治療,故就診于袁紅霞老師門診。


    刻下癥見:患者后背脹滿不適,偶有氣竄兩脅感,胃脘怕涼,四肢發涼,食涼則瀉,晨起口苦,口渴唇干,不欲飲水,飲水則胃脘脹滿,小便頻并小便不利,大便溏,每日1~2次,諸癥著急生氣后加重,寐差多夢,舌淡紅苔薄,邊有齒痕,脈弦。


    辨證:少陽陽明不和兼水飲內停,膀胱氣化失司,處以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合五苓散加減。


    處方:柴胡15克,黃芩10克,太子參10克,半夏10克,茯神15克,酒軍3克,桂枝10克,生龍牡各30克,澤瀉25克,白術15克,豬苓15克。7劑。


    復診:服藥7劑后,患者后背脹滿略有緩解口渴唇干減輕,小便通利,他癥從前。上方,改茯神為茯苓,加仙鶴草15克,天花粉10克。繼服14劑。


    三診:患者后背脹滿減輕,后背喜搗按,口渴唇干亦有緩解,小便通利,他癥如前,上方去豬苓、澤瀉,加茯苓、甘草、加味旋覆花湯(旋覆花、干姜、甘草、茜草),繼服14劑。


    四診:患者后背脹滿明顯減輕,四肢轉溫,口渴唇干亦明顯減輕,寐轉安,上方加枳殼,繼服14劑。后患者就診多次,均已上方為主,稍作加減。經治3月余,后背脹滿不適基本消失,處逍遙散加味疏肝健脾以善后。后隨訪,患者自述癥狀基本消失,偶有脹滿,活動后即可緩解。


    按:患者病起于術后,且失于治療,諸癥漸重,且頑固難除,若后背、胃脘脹滿不適,氣竄至兩脅,此少陽陽明不和之象!秱摗罚骸皞司湃,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盡重,不可轉側者,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主之!鄙訇柺铏C不利,可見胸滿、煩驚(氣竄至兩脅,寐差,夢多),陽明失其通降,可見胃脘牽引后背脹滿不適;唇干口渴,小便不利,飲入胃則脹,多是中陽不振,水飲不化,膀胱氣化失司之征!秱摗罚骸叭裘}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五苓散主之”,說明飲邪內停,津不上承,可見消渴,膀胱氣化不利,可見小便不利。脈弦主飲邪不化與氣機郁滯,自古便有飲阻氣機之說,其舌淡而有齒痕,又主中陽不振。故處方以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兩和少陽陽明,以五苓散溫陽化氣利水,冀得諸癥少退,患者得安。三診之后,患者已服藥三周余,脹滿不適減輕,唇干口渴大減,小便通利。袁紅霞老師認為膀胱氣化得權,惟中陽困頓,飲邪亦有內阻肝經之象(后背喜搗按),飲為陰邪,非溫通不主宣達。張仲景有云:“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肝著者,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時,但欲飲熱,旋復花湯主之”。故去五苓散,再以加味旋覆花湯、茯苓甘草湯溫陽化飲去滯。后飲邪漸化,諸癥漸安,后以逍遙散疏肝健脾以善后。


    縱觀全案,最為要者,仍在五苓散方證之辨識。術后傷陽,本易停飲,久則膀胱氣化不利,若不識此癥,單用藥消導攻伐,理氣破滯,徒傷陽氣,愈治愈重爾。袁師常以“噴壺”為喻,水停壺內,若非加壓噴灑(溫陽化氣),安能得霧露之溉?臨證每見水飲停蓄而致口渴、小便不利者,袁師多用五苓散以溫陽化氣治之,多有效驗。

     

    本文所載方藥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上一條: 余瀛鰲:我的老師秦伯未是這樣運用膏方的
    下一條: 中醫論“酒”(很全面)

    誠信體系建設Read More

    加強行業自律,弘揚誠信文化,
    開展信用評價,促進信用建設。

    序號 企業名稱 證書編號 有效期止 信用等級
    1 河南羚銳生物藥業有限公司 201602211150026 2017-12-25 AAA
    2 河南禹州市藥王制藥有限公司 201602211210026 2017-12-25 AAA
    3 河南仲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201602211220026 2017-12-25 AAA
    4 上,F代哈森(商丘)藥業有限公司 2016022112326 2017-12-25 AAA
    5 河南百年康鑫藥業有限公司 201602211240026 2017-12-25 AAA
    序號 企業名稱 證書編號 有效期止 信用等級
    1 白云山湯陰東泰藥業有限責任公司 201502211160026 2017-12-25 AAA
    2 河南天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201502211170026 2017-12-25 AAA
    3 河南省百泉制藥有限公司 201602211180026 2017-12-25 AAA
    4 河南科倫藥業有限公司 201502211190026 2017-12-25 AAA
    5 河南省濟源市濟世藥業有限公司 201502211200026 2017-12-25 AAA
    序號 企業名稱 證書編號 有效期止 信用等級
    1 洛陽君山制藥有限公司 201402211100026 2017-12-25 AAA
    2 河南輔仁堂制藥有限公司 201402211110026 2017-12-25 AAA
    3 新鄉佐今明制藥股份有限公司 201402211120026 2017-12-25 AAA
    4 河南省宛西制藥股份有限公司 201502211130026 2017-12-25 AAA
    5 河南福森藥業有限公司 201402211140026 2017-12-25 AAA
     

           

    版權所有 河南省制藥工業協會官網    備案號:豫ICP備2021023951號

    99九九99九九九视频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