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5日,中國兩化融合服務聯盟在2017中國兩化融合大會上發布了《中國兩化融合發展數據地圖(2017)》,基于全國75000家企業近百項兩化融合評估指標的一手數據,詳細分析了全國整體、省域、行業、重點城市、中央企業在數字化、集成互聯、智能協同、模式轉型等方面關鍵指標水平;精準分析了我國網絡化協同研制、服務型制造、個性化定制、平臺化運營及智能制造的全景圖、關鍵點和突破口;量化分析了我國兩化融合投入產出、上市企業兩化融合績效差異、兩化融合對技術進步的影響等;并從工業4.0的視角聚焦戰略和組織、智能工廠、智能運營、產品和服務四個方面剖析了我國企業兩化融合發展現狀和問題;總體上看,兩化融合發展對產業理論、經濟、社會、產業生態等均產生了深遠影響。
中國兩化融合服務平臺將分二十期對《中國兩化融合發展數據地圖(2017)》進行解讀,本期內容為“新模式新業態為制造業轉型升級注入新動能:智能制造基礎亟待進一步夯實”。
中國兩化融合發展數據地圖(2017)系列解讀之十四
新模式新業態為制造業轉型升級注入新動能:智能制造基礎亟待進一步夯實
“發展智能制造,是中國實現新興產業培育發展與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有機結合的最佳途徑”!吨袊圃2025》指出兩化融合是制造強國建設的主線、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和制高點。當前,我國智能制造推進體系初步形成,對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的作用日益凸顯。本報告依據中國兩化融合服務平臺所采集到的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管控集成、產供銷集成等方面的情況,對我國企業智能制造的實現情況及效果進行了分析。
全景圖:2017年全國智能制造就緒率為5.6%
2017年我國初步具備探索智能制造條件的企業僅5.6%,智能制造基礎尚顯薄弱。企業要系統、有效地推進智能制造,較高的裝備數控化程度、基本實現綜合集成是最初級條件。結合企業兩化融合評估體系,以智能制造就緒率間接表征我國初步具備探索智能制造條件的企業比例(見圖1)。據此測算,2017年我國初步具備探索智能制造基礎條件的企業比例為5.6%,這些企業底層裝備數控化程度高,管理信息化與底層自動化之間以及內部供應鏈上采購、生產、銷售、庫存、財務等環節間實現了集成,并開始向智能工廠、智慧企業邁進。近年來我國一批具備智能制造基礎和經驗的企業逐步涌現,但整體來看,仍需不斷夯實智能制造基礎并有效推進智能制造發展。


從區域看,江蘇、山東、浙江、廣東、天津等省智能制造發展水平位于第一梯隊。從全國范圍內來看,東部沿海地區的智能制造就緒水平相對領先,這些省份由于工業經濟、設備、人才基礎較為雄厚,在管控集成、產供銷集成和關鍵生產工序數控化率方面表現較為突出,處于集成提升或創新突破階段的企業比例較高,因此具有較好的智能制造轉型基礎。而華北、東北、西北、西南地區的智能制造發展水平相對落后。其中,西北和西南地區制造業基礎本身相對薄弱以外,東北和華北地區則亟待改變原有粗放的生產模式,進行深層次結構調整,以智能制造為契機促進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見圖3)。

關鍵詞:集成互聯、數據驅動是領先行業發展智能制造的共同選擇
電子、交通設備制造、石化等行業智能制造就緒率相對領先,提升綜合集成水平、加強數據應用是其共同選擇。電子行業在集聚創新資源和要素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其底層裝備的數控化水平、管控集成水平、產供銷集成水平以及產業鏈協同水平均處于各行業前列,具備初步探索智能制造基礎的企業比例最高,達到9.6%。近年來,裝備行業圍繞“設備互聯、數據互換、過程互動、產業互融”等方面加快發展智能制造,致力于開展研發、生產、經營、服務等業務環節數據的采集與利用,行業智能制造就緒率達到5.7%,增幅僅次于電子行業;石化等原材料行業圍繞提質增效,加強數據分析在設備預防性管理、能源綜合管理、供應鏈管理等方面的應用,智能制造就緒率達到6.8%,高出全國平均水平,如圖4。

突破口:夯實新型基礎設施,加強企業綜合集成水平是開展智能制造的著力點
夯實新型基礎設施,為智能制造發展提供堅實技術基礎。自動控制與感知、工業軟件、工業網絡、工業云平臺等智能制造發展的重要新型基礎設施,由于關鍵器件長期依賴進口,核心技術受制于人,我國新型基礎設施產業體系尚不完善,對智能制造發展的支撐能力有待提升。在自動控制與感知方面,我國生產設備數字化率僅為44.8%,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僅為46.4%[1];工業軟件方面,決策支持系統(DSS)、產品生命周期管理(PLM)、數據采集與監視控制系統(SCADA)等個性化需求較高的工業軟件普及度普遍較低,分別僅為10.5%、16.7%、17.2%;工業網絡和工業云平臺方面,數字化生產設備聯網率為39.0%,工業云平臺應用率為38.3%。當前,我國亟需加快發展自動控制與感知、工業軟件、工業網絡、工業云平臺等新型基礎設施,為智能制造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提升綜合集成水平是企業發展智能制造的重要突破口。實現企業內部底層裝備、過程控制、制造執行、生產經營管理等環節間縱向集成,以及跨領域、跨企業的橫向集成,是形成和提升智能制造能力的關鍵。當前我國處于集成提升以上階段的企業比例僅為19.3%,企業綜合集成、協同創新水平仍待提升。從企業內部縱向集成看,我國實現管控集成企業比例僅為15.5%;從企業間橫向集成看,我國實現產供銷集成的企業比例僅為20.0%,基于數據互通的生產經營管理閉環管控以及跨企業業務集成仍然是提升智能制造水平的重要突破口,具體如圖5。

[1] 關鍵工序數控化率是指規上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均值,此處為加權平均值。流程行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是指關鍵工序中過程控制系統(例如PLC、DCS、PCS等)的覆蓋率;離散行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是指關鍵工序中數控系統(例如NC、DNC、CNC、FMC等)的覆蓋率。
(本文系轉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