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既是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決定性作用的必然要求,也是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體現。為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最近一年多來,相關政府部門一直聲音不斷,動作頻頻。其中國家發展改革委和省級價格主管部門不斷推進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實施,并加大對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案件的查處力度。僅半年時間,就有20多起案件被調查處理。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5部門聯合印發《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實施細則(暫行)》(以下簡稱《實施細則》),此舉是對政府部門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行為的“精準”規制,標志著公平競爭審查制度落地生根邁出實質性步伐。
相關政府部門的持續發力,離不開黨中央、國務院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的堅定決心: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要“打破行政性壟斷,防止市場壟斷”。此前, 2015年3月份,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提出,探索實施公平競爭審查制度;2015年6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明確提出,加快出臺公平競爭審查制度;2016年6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在市場體系建設中建立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的意見》,此舉表明確立競爭政策的基礎性地位邁出堅實步伐。
從公平競爭審查制度貫徹落實情況看,總體進展良好。31個省(區、市)均已印發實施方案,逐步開展審查工作,市縣政府著手部署落實。然而,作為一項嶄新的制度,公平競爭審查目前的落實情況與全面實施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雖然大多數部門和地區已建立起審查機制,但實際運行中仍存在不審查、不認真審查和審查能力不足等問題。與此同時,任務也非常艱巨,《實施細則》中提到的50種違反公平競爭的表現形式,在實踐中均不同程度地存在,改變一些政府部門以排除限制競爭方式管理經濟的慣性思維,是個長期過程,并非一日之功。政策制定機關要做好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和能力儲備,而不是發個文件走個過場熱鬧一陣了事。
針對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實施過程中面臨的諸多挑戰,《實施細則》進行了科學有益的嘗試,提供了具有指導性、操作性、創新性的政策工具,有助于實現審查工作的統一化、規范化、實效化。在《實施細則》標準細化方面,文件對政府部門干預微觀經濟的行為從競爭的角度劃定了邊界,限制行政行為對競爭的干預,這觸及政府部門深層觀念的轉變和經濟管理方式的變革,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另一值得關注的內容是,對采取自我審查方式的這一制度而言,審查程序的設計尤為重要。《實施細則》中首次提及的程序保障,無疑是一項創新且貼心的設計!秾嵤┘殑t》在程序設計上,既從程序約束角度推動公平競爭審查工作,又增強了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實施的可操作性。
通過不斷實踐探索,經驗積累,相信符合中國國情的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將逐步走向成熟。未來,相關部門將更為熟練地運用競爭政策下兩大工具——反壟斷執法和競爭審查制度,通過法律和制度,為中國企業構建立足長遠發展的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這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的必然選擇,也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關于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重大決策的制度安排。(中國經濟導報 刁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