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發言人張業遂表示:本次大會將聽取和審議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是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的重要部分,目標是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高效的黨和國家機構的職能體系。這個草案將在3月13日的第四次全會上聽取說明,請予以關注。

根據同期公布的大會議程,3月14日,代表團全體會議將審議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3月17日,代表大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將表決關于批準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草案。
也就是說,每一個醫藥人密切關注的“大部制”改革路徑已基本敲定,其中,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將何去何從,也將“水落石出”。
目前,業界流傳最廣的一種改革方案,是:國家工商總局、質監總局與食藥監總局將合并,重新組建并定名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而藥品監管職能劃入國家衛生計生委。
一位接近CFDA的人士向健識君指出:組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可以說基本“板上釘釘”了,而目前歸國家食藥監管總局的藥品、醫藥器械監管有非常大的可能會劃入國家衛計委,食品監管則會歸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也就是說,目前的國家食藥監管總局將很可能被拆分,機構調整后這塊牌子就沒了。
食藥監管體制改革一直是業內矚目的話題。從1998年國家藥監局成立后,食藥監管體制已經幾經變遷。最近一次,是2013年國務院機構改革,整合生產、流通、餐飲等領域的食品安全監管職能,組建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

但是,此次改革也在全國催生了多種食藥監管模式。
比如,全國相當多地區在市(區)、縣兩級推行市場監管“綜合執行”,將把工商、質監、食藥監“三合一”或“多合一”,組建成市場監督管理局,但省一級仍然單設;也有像如天津,在直轄市一級設立了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委員會;還有一些地方仍然在省、市、縣三級單獨設置食品藥品監管機構。
正因為各地有多種食藥監管模式并存,也帶來了不同監管模式的利弊之爭。比如有觀點認為,“綜合執法”模式雖然整合了執法資源,但是弱化了食藥監管的專業性。
2月2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公報也指出,要“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調整優化政府機構職能,合理配置宏觀管理部門職能,深入推進簡政放權,完善市場監管和執法體制……”,從這一表述來看,繼續推進市場綜合執法,也就是設立大的市場監管部門,顯然是機構改革的方向。
今天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提出機構改革的頂層設計:優化政府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深化機構改革,形成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










(本文系轉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