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統計網上直報系統
  • 優秀品牌申報系統
  • 信用評價申報系統
  • 藥品信息共享云服務平臺
  • 政策法規
  • 入會程序
  • 在線學習平臺
  • 聯系我們
  • 協會公眾微信

  •       省級先進行業協會

    河南省制藥工業協會成立于1988年9月,是經省民政廳注冊登記的省屬社會組織。

    我會先后被省經貿委、河南日報社、省工經聯等單位以及中國化學制藥工業協會評為先進行業協會,協會有團體會員單位143個。 MORE +
    2021國家藥品不良反應檢測年度報告
     
    行業資訊
    2021國家藥品不良反應檢測年度報告

    為全面反映2021年我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情況,提高安全用藥水平,更好地保障公眾用藥安全,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組織編撰《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2021年)》。
                              第1章 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工作情況
      2021年,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以習近平總書記“四個最嚴”要求為根本遵循,扎實開展藥品不良反應監測評價工作,監測評價體系逐步健全,法規制度日趨完善,報告數量和質量穩步提升,監測評價手段和方法更加成熟,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為藥品監管提供科學有力支撐,切實保護和促進公眾健康。
      一是強化布局謀篇,推動體系和能力建設。推進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藥品監管能力建設的實施意見》《國家藥監局關于進一步加強藥品不良反應監測評價體系和能力建設的意見》,加快構建“一體兩翼”工作格局,不斷完善監測評價制度體系,持續提高監測評價能力。
      二是完善法規體系,出臺配套技術規范。發布我國首部《藥物警戒質量管理規范》,完成《藥物警戒檢查指導原則》《藥物警戒體系主文件撰寫指南》起草和征求意見,指導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以下簡稱持有人)開展監測、報告、分析和評價工作,推動藥物警戒制度建立健全。
      三是科學分析評價,發揮技術支撐作用。密切關注國內外監管動態,強化監測數據分析評價。根據評價結果,及時發布藥品安全警示信息。2021年發布注銷小兒酚氨咖敏顆粒等品種藥品注冊證書公告2期,發布藥品說明書修訂公告48期。
      四是有效監測風險,保障疫情防控大局。嚴格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持續加強新冠肺炎防控及治療藥品監測、分析和評價,密切跟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所列藥品,重點關注相關預警信號、群體事件及藥品不良反應報告情況,切實保障疫情防控用藥安全。
      五是優化信息系統,助力監測評價發展。完成E2B(R3)電子數據管理系統建設,實現在線報告、可擴展標記語言格式文件遞交多種途徑報告功能。完善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信息化體系,提高數據分析效率,提升監測評價效能。
      
                               第2章 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情況
      2.1 報告總體情況
      2.1.1 2021年度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情況
      2021年全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絡收到《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表》196.2萬份。1999年至2021年,全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絡累計收到《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表》1,883萬份(圖1)。

    1.png

                                                                                    圖1 1999年-2021年全國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數量增長趨勢
      2.1.2 新的和嚴重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情況
      2021年全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絡收到新的和嚴重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59.7萬份;新的和嚴重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占同期報告總數的30.4%。
      2021年全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絡收到嚴重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21.6萬份,嚴重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占同期報告總數的11.0%(圖2)。

    2.png

                                                                         圖2   2004年-2021年新的和嚴重以及嚴重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比例
     
     小貼士:
      如何正確認識藥品不良反應報告?
      藥品不良反應是指合格藥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現的與用藥目的無關的有害反應。藥品不良反應是藥品的固有屬性,一般來說,所有藥品都會存在或多或少、或輕或重的不良反應。
      藥品不良反應監測是藥品上市后安全監管的重要支撐,其目的是及時發現和控制藥品安全風險。持有人、經營企業、醫療機構應當報告所發現的藥品不良反應,國家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報告藥品不良反應。
      經過各方努力,持有人、經營企業、醫療機構報告藥品不良反應的積極性已經逐步提高,我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數量總體呈上升趨勢。嚴重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比例是衡量報告總體質量和可利用性的重要指標之一,藥品不良反應監測評價工作一直將收集和評價新的和嚴重反應作為重點內容。新的和嚴重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尤其是嚴重藥品不良反應報告數量多了,并非說明藥品安全水平下降,而是意味著監管部門掌握的信息越來越全面,對藥品的風險更了解,風險更可控,對藥品的評價更加有依據,監管決策更加準確。同樣,在醫療實踐中,能及時了解藥品不良反應發生的表現、程度,并最大限度地加以避免,也是保證患者用藥安全的重要措施。
      
      2.1.3 每百萬人口平均報告情況
      每百萬人口平均報告數量是衡量一個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工作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2021年我國每百萬人口平均報告數為1,392份。
      2.1.4 藥品不良反應/事件縣級報告比例
      藥品不良反應/事件縣級報告比例是衡量我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工作均衡發展及覆蓋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2021年全國98.0%的縣級地區報告了藥品不良反應/事件。
      2.1.5 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來源
      持有人、經營企業和醫療機構是藥品不良反應報告的責任單位。按照報告來源統計,2021年來自醫療機構的報告占86.3%;來自經營企業的報告占9.4%;來自持有人的報告占4.1%;來自個人及其他報告者的報告占0.2%(圖3)。


    3.png

                                                                                                圖3  2021年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來源
      按照報告數量統計,2021年持有人報送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共計8.1萬份,同比增長22.3%。其中,新的和嚴重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占持有人報告總數的34.7%,高于總體報告中新的和嚴重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占比。
      2.1.6 報告人職業
      按照報告人職業統計,醫生占55.6%,藥師占25.5%,護士占13.0%,其他職業占5.9%(圖4)。

    4.png

                                                                                                             圖4  2021年報告人職業構成
      2.1.7 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涉及患者情況
      2021年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中,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性別比為0.86:1。從年齡分布看,14歲以下兒童占8.4%,65歲及以上老年患者占31.2%(圖5)。

    5.png

                                                                                        圖5  2021年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涉及患者年齡
      2.1.8 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涉及藥品情況
      按照懷疑藥品類別統計,化學藥品占82.0%、中藥占13.0%、生物制品占2.0%、無法分類者占3.0%(圖6)。

    6.png

                                                                                         圖6 2021年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涉及藥品類別
      按照給藥途徑統計,2021年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中,注射給藥占55.3%、口服給藥占37.9%、其他給藥途徑占6.8%。注射給藥中,靜脈注射給藥占90.5%、其他注射給藥占9.5%(圖7)。

    7.png

                                                                                             圖7  2021年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涉及給藥途徑
      2.1.9 藥品不良反應/事件累及器官系統情況
      2021年報告的藥品不良反應/事件中,累及器官系統排名前3位依次為胃腸系統疾病、皮膚及皮下組織類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給藥部位各種反應。

    8.png

                                                                                         圖8  2021年藥品不良反應/事件累及器官系統
      2.2 化學藥品、生物制品監測情況
     2.2.1 總體情況
      2021年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中,涉及懷疑藥品210.4萬例次,其中化學藥品占82.0%,生物制品占2.0%。2021年嚴重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涉及懷疑藥品27.8萬例次,其中化學藥品占87.7%,生物制品占4.3%。
     2.2.2 涉及患者情況
      2021年化學藥品、生物制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中,男女患者比為0.87:1,女性多于男性。14歲以下兒童患者的報告占8.6%,65歲及以上老年患者的報告占31.4%。
       2.2.3 涉及藥品情況
      2021年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涉及的化學藥品中,例次數排名前5位的類別依次為抗感染藥、腫瘤用藥、心血管系統用藥、鎮痛藥、消化系統用藥。2021年嚴重藥品不良反應/事件涉及化學藥品中,報告數量最多的為腫瘤用藥,占33.2%;其次是抗感染藥,占28.1%。按嚴重報告占本類別報告比例計算,腫瘤用藥的嚴重報告比例最高,為43.0%,其次是運動系統用藥,為19.9%。
      2021年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涉及的生物制品中,細胞因子占71.7%、抗毒素及免疫血清占16.0%、血液制品占0.8%、診斷用生物制品占0.2%。
      按劑型統計,2021年化學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中,注射劑、口服制劑所占比例分別為59.5%和34.8%,其他劑型占5.7%。生物制品中,注射劑、口服制劑占比分別為83.5%和0.2%,其他制劑占16.3%。
       2.2.4 總體情況分析
      2021年化學藥品和生物制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情況與2020年相比未出現顯著變化。從不良反應涉及患者年齡看,14歲以下兒童占比依然延續了去年的下降趨勢,但降幅有所減緩,兒童用藥的安全性總體依然良好;65歲及以上老年患者占比持續升高,提示臨床應重點關注老年患者的用藥安全。從藥品劑型上看,注射劑占比仍呈下降趨勢,風險進一步降低。從藥品類別上看,抗感染藥報告數量居于首位,其占比已連續十年呈下降趨勢,抗感染藥的合理使用顯現出明顯效果;腫瘤用藥占比繼續上升,其嚴重報告構成比居首位,提示臨床需繼續加強該類藥品的風險管理。生物制品報告占比有所升高,其中細胞因子的占比升幅相對突出,主要與近年來PD-1/PD-L1類新型腫瘤用藥上市品種快速增加并且一些品種列入醫保目錄有關。
     
     小貼士:
      PD-1/PD-L1類新型腫瘤用藥的不良反應
      PD-1/PD-L1免疫療法是目前除了常規手術治療、放化療和靶向治療之外的新抗癌療法。程序性細胞死亡受體-1(PD-1)及其配體(PD-L1)抑制劑是近兩年開發的新型抗腫瘤藥,其作用是阻斷腫瘤細胞和人體T細胞的結合,使T細胞能正常發揮免疫功能,識別出腫瘤細胞并進行清除。
      2018年我國批準了第一個PD-1類抗腫瘤藥納武利尤單抗,此后三年又有十余個PD-1/PD-L1產品上市,如特瑞普利單抗、信迪利單抗、卡瑞利珠單抗、阿替利珠單抗等,部分品種還進入了醫保目錄。PD-1/PD-L1類藥品臨床用量增加的同時,其安全性也引起人們的關注。根據權威雜志發表的臨床研究薈萃分析結果,PD-1/PD-L1類藥物的常見和偶見不良反應包括乏力、瘙癢、腹瀉、皮疹、惡心、食欲下降、貧血、呼吸困難等。臨床應關注的免疫治療相關不良反應包括肺炎、肝酶升高、甲狀腺功能減退/亢進、腎上腺功能不全、垂體炎等,有些可能危及生命,需要積極就診。
      腫瘤用藥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嚴重不良反應發生風險均高于其他類別的藥品,但可以拯救或延長患者的生命。患者應了解抗腫瘤藥品的不良反應及處置措施,配合醫生積極治療、合理用藥,從而獲取最大的健康利益。
      
      2.3 中藥監測情況
     2.3.1 總體情況
      2021年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中,涉及懷疑藥品210.4萬例次,其中中藥占13.0%;2021年嚴重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涉及懷疑藥品27.8萬例次,其中中藥占5.1%。
      2.3.2 涉及患者情況
      2021年中藥不良反應/事件報告中,男女患者比為0.81:1。14歲以下兒童患者占5.7%,65歲及以上老年患者占29.3%。
     2.3.3 涉及藥品情況
      2021年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涉及的中藥中,例次數排名前5位的類別分別是理血劑中活血化瘀藥(24.5%)、清熱劑中清熱解毒藥(11.7%)、祛濕劑中清熱除濕藥(7.1%)、祛濕劑中祛風勝濕藥(5.2%)、補益劑中益氣養陰藥(4.9%)。2021年中藥嚴重不良反應/事件報告的例次數排名前5位的類別分別是理血劑中活血化瘀藥(39.0%)、補益劑中益氣養陰藥(10.7%)、清熱劑中清熱解毒藥(8.6%)、開竅劑中涼開藥(6.4%)、補益劑中補陽藥(4.2%)。
      2021年中藥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按照給藥途徑統計,注射給藥占27.5%、口服給藥占60.5%、其他給藥途徑占12.0%。注射給藥中,靜脈注射給藥占97.2%、其他注射給藥占2.8%。
      2.3.4 總體情況分析
      與2020年相比,2021年中藥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數量有所上升,但嚴重報告占比有所下降。從給藥途徑看,注射給藥占比下降較為明顯。從藥品類別上看,活血化瘀藥的報告數量依然居首位,但占比略有下降。從總體情況看,2021年中藥占總體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比例呈下降趨勢,但仍需要注意安全用藥。
      
     小貼士:
      為什么中藥會引起不良反應?
      “是藥三分毒”,中藥和其他藥品一樣,在發揮治療作用的同時,也可能會產生一定不良反應。辨證論治是中醫認識疾病和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嚴格按照說明書規定的功能主治使用中藥,有助于減少和避免不良反應/事件的發生。但是如果不遵循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或者辨證不當、超說明書功能主治用藥,可能使中藥不良反應/事件發生的風險增加。隨著認識水平的提高,中藥的臨床使用亦日趨廣泛,中藥的不良反應也應引起重視。
      
      2.4 基本藥物監測情況
      2.4.1 國家基本藥物監測總體情況
      2021年全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絡共收到《國家基本藥物目錄(2018年版)》收載品種的不良反應/事件報告94.6萬份,其中嚴重報告11.3萬份,占11.9%。報告涉及化學藥品和生物制品占88.6%,中成藥占11.4%。
      2.4.2 國家基本藥物化學藥品和生物制品情況分析
      《國家基本藥物目錄(2018年版)》化學藥品和生物制品部分共417個(類)品種。2021年全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絡共收到國家基本藥物化學藥品和生物制品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89.7萬例次,其中嚴重報告13.5萬例次,占15.0%。
      2021年國家基本藥物化學藥品和生物制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按照藥品類別統計,報告數量排名前5位的分別是抗微生物藥、心血管系統用藥、抗腫瘤藥、激素及影響內分泌藥、治療精神障礙藥;累及器官系統排名前5位的是胃腸系統疾病、皮膚及皮下組織類疾病、各類神經系統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給藥部位各種反應、各類檢查。
      2.4.3 國家基本藥物中成藥情況分析
      《國家基本藥物目錄(2018年版)》中成藥共涉及268個品種。2021年全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絡收到國家基本藥物中成藥不良反應/事件報告11.5萬例次,其中嚴重報告5,950例次,占5.2%。2021年國家基本藥物7大類中成藥中,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總數由多到少依次為內科用藥、骨傷科用藥、婦科用藥、外科用藥、耳鼻喉科用藥、兒科用藥、眼科用藥。
      以上監測數據表明,2021年國家基本藥物監測總體情況基本保持平穩。
     
     小貼士:
      《國家基本藥物目錄(2018年版)》收錄品種情況
      2018年11月1日起,我國正式啟用《國家基本藥物目錄(2018年版)》。該目錄主要分為化學藥品和生物制品、中成藥和中藥飲片三個部分。其中化學藥品和生物制品部分包括抗微生物藥、抗寄生蟲病藥、麻醉藥等26類藥品,中成藥部分包括內科用藥、外科用藥、婦科用藥等7類藥品。與2012年版基藥目錄相比,2018年版基藥目錄共調入藥品187種,調出22種(其中17個為化藥),目錄總品種數量由原來的520種增加到685種,其中西藥417種、中成藥268種。
      
                                                                                                                    第3章 相關風險控制措施
      根據2021年藥品不良反應監測數據和分析評價結果,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對發現存在安全隱患的藥品及時采取相應風險控制措施,以保障公眾用藥安全。
      發布注銷小兒酚氨咖敏顆粒、氨非咖片等10個品種藥品注冊證書的公告2期。
      發布大活絡制劑、柳氮磺吡啶制劑、甲巰咪唑制劑等藥品說明書修訂公告共48期,增加或完善74個(類)品種說明書中的警示語、不良反應、注意事項、禁忌等安全性信息。
      發布《藥物警戒快訊》12期,報道國外藥品安全信息52條。
      
                                                                                                                        第4章 各 論
      根據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結果以及公眾關注情況,對抗感染藥、心血管系統用藥、代謝及內分泌系統用藥、注射劑的不良反應報告情況進行分析,并提示安全風險如下:
      4.1 抗感染藥不良反應監測情況
      抗感染藥是指具有殺滅或抑制各種病原微生物作用的藥品,包括抗生素、合成抗菌藥、抗真菌藥、抗病毒藥等,是臨床應用最為廣泛的藥品類別之一,其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數量一直居于首位,是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工作關注的重點。
      2021年全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絡共收到抗感染藥不良反應/事件報告55.1萬份,其中嚴重報告6.2萬份,占11.2%?垢腥舅幉涣挤磻/事件報告數量占2021年總體報告數量的28.1%。
      4.1.1 涉及藥品情況
      2021年抗感染藥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數量排名前3位的藥品類別分別是頭孢菌素類、喹諾酮類、大環內酯類,嚴重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數量排名前3位的藥品類別分別是頭孢菌素類、喹諾酮類、抗結核病藥。
      2021年抗感染藥不良反應/事件報告中,注射劑占76.3%,口服制劑占19.8%,其他劑型占3.9%;與藥品總體報告劑型分布相比,注射劑比例偏高。嚴重不良反應/事件報告中,注射劑占78.6%,口服制劑占20.1%,其他劑型占1.3%。
      4.1.2 累及器官系統情況
      2021年抗感染藥不良反應/事件報告中,總體報告和嚴重報告的藥品不良反應/事件累及器官系統情況詳見圖9。與抗感染藥的總體報告相比,嚴重報告的全身性疾病及給藥部位各種反應,免疫系統疾病,呼吸系統、胸及縱隔疾病,各類檢查構成比明顯偏高。

    9.png

                                                                                                圖9  2021年抗感染藥不良反應/事件累及器官系統
      抗感染藥藥品不良反應/事件總體報告中,口服制劑累及器官系統排名前5位的是胃腸系統疾病、皮膚及皮下組織類疾病、各類神經系統疾病、肝膽系統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給藥部位各種反應;注射劑累及器官系統排名前5位是皮膚及皮下組織類疾病、胃腸系統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給藥部位各種反應、各類神經系統疾病、免疫系統疾病。
      抗感染藥嚴重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中,口服制劑累及器官系統排名前5位是皮膚及皮下組織類疾病、肝膽系統疾病、各類檢查、代謝及營養類疾病、胃腸系統疾病;注射劑累及器官系統排名前5位是皮膚及皮下組織類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給藥部位各種反應、免疫系統疾病、胃腸系統疾病、各類檢查。
      4.1.3 監測情況分析及安全風險提示
      近年來,抗感染藥不良反應/事件報告占總體報告比例呈現持續下降趨勢,說明國家加強抗感染藥使用管理等措施取得一定實效,但其嚴重不良反應報告數量仍然較高,提示抗感染藥的用藥風險仍需繼續關注。
      
     小貼士:
      注射用阿洛西林鈉臨床使用時應注意些什么?
      阿洛西林為半合成的廣譜青霉素,其抗菌作用機制與青霉素相似。同其他青霉素類藥物一樣,接受注射用阿洛西林鈉治療的患者有發生嚴重過敏反應的風險,包括過敏性休克,嚴重者可導致死亡。過敏反應更容易發生在具有青霉素類藥物過敏史和/或對多種過敏原有過敏史的患者中,有明顯過敏和/或哮喘病史的患者(有哮喘、濕疹、枯草熱、蕁麻疹等過敏性疾病史者)應慎用。大劑量靜脈給予阿洛西林或有嚴重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會引起神經毒性反應,包括反射亢進、肌陣攣性抽搐、驚厥和昏迷。另外,本品在臨床使用時應現配現用,不宜放置,也不宜與其他藥品配伍使用,與其他藥品序貫使用時應更換輸液器。

      4.2 心血管系統用藥不良反應監測情況 
      心血管系統用藥是指用于心臟疾病治療、血管保護、血壓和血脂調節的藥品,包括降血壓藥、抗心絞痛藥、血管活性藥、抗動脈粥樣硬化藥、抗心律失常藥、強心藥和其他心血管系統用藥。近年來,心血管系統用藥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數量及嚴重報告占比均呈現上升趨勢,提示應對該類藥品風險給予更多關注。
      2021年全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絡共收到心血管系統用藥的不良反應/事件報告18.6萬份,占總體報告的9.5%;其中嚴重報告11,129份,占6.0%。
      4.2.1 涉及藥品情況
      2021年心血管系統用藥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數量排名前3位的藥品類別是降血壓藥、抗心絞痛藥、抗動脈粥樣硬化藥;心血管系統用藥嚴重報告數量排名前3位的藥品類別是抗動脈粥樣硬化藥、降血壓藥、抗心絞痛藥。
      2021年心血管系統用藥不良反應/事件報告中,注射劑占29.4%,口服制劑占69.3%,其他劑型占1.3%;嚴重報告中,注射劑占40.2%,口服制劑占58.5%,其他劑型占1.3%。
      4.2.2 累及器官系統情況
      2021年心血管系統用藥不良反應/事件報告中,口服制劑累及器官系統排名前5位是各類神經系統疾病,胃腸系統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給藥部位各種反應,呼吸系統、胸及縱隔疾病,皮膚及皮下組織類疾;注射劑累及器官系統前5位是各類神經系統疾病、胃腸系統疾病、皮膚及皮下組織類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給藥部位各種反應、心臟器官疾。▓D10)。

    10.png

                                                                                          圖10  2021年心血管系統用藥不良反應/事件累及器官系統
      4.2.3 監測情況分析及安全風險提示
      2021年心血管系統用藥不良反應/事件報告中,口服制劑的報告占比明顯高于注射劑,提示心血管系統用藥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更多來自口服給藥途徑。嚴重不良反應/事件報告中,報告數量位居前兩位的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均為他汀類藥品,血脂調節藥品不僅用于血脂代謝紊亂及相關心血管疾病的治療,還用于此類疾病的預防。此外,不排除其中存在不合理、不規范使用和藥品相互作用導致的情況,提示醫務人員和患者應關注此類藥品的風險。
      
     小貼士 :
      患者使用他汀類藥品應注意什么?
      他汀類藥品為3-羥基-3甲基戊二酰輔酶A還原酶抑制藥,能降低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以及能一定程度上降低三酰甘油,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臨床上主要用于降低膽固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為冠心病、缺血性腦卒中預防和治療的有效藥物;颊呤褂盟☆愃幤酚绕湫枰杓〔『透闻K不良反應。他汀相關性肌病臨床表現包括肌肉酸痛、肌炎和橫紋肌溶解,實驗室檢查可見磷酸激酶升高;肝功能受損的表現為血清谷丙轉氨酶及谷草轉氨酶升高,肝酶增高多為一過性,多發生在開始治療或增加劑量的前3個月,一般停藥后肝酶水平即可下降;颊咴谟盟幥皯屑氶喿x藥品說明書不良反應、注意事項、警示、禁忌等安全性提示信息,在服藥過程中如出現不適,應及時與醫生或藥師聯系,避免發生嚴重不良反應。
      
      4.3 代謝及內分泌系統用藥不良反應監測情況
      代謝及內分泌系統用藥是指治療內分泌及代謝相關疾病的藥物,包括糖皮質激素、糖尿病治療藥物、抗痛風藥、甲狀腺疾病用藥、垂體疾病用藥等。近年來,代謝及內分泌系統用藥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數量及嚴重報告占比均呈現上升趨勢,提示應對該類藥品風險給予更多關注。
      2021年全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絡共收到代謝及內分泌系統用藥不良反應/事件報告8.1萬份,其中嚴重報告7,422份,占9.2%。代謝及內分泌系統用藥不良反應/事件報告占2021年總體報告的4.1%。
      4.3.1 涉及藥品情況
      2021年代謝及內分泌系統用藥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數量排名前3位的藥品類別是糖皮質激素、雙胍類、其他糖尿病治療藥物(除胰島素、促胰島素分泌藥、雙胍類、α-糖苷酶抑制藥、噻唑烷二酮類外的其他糖尿病治療藥物,下同),嚴重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數量排名前3位的藥品類別分別是糖皮質激素、胰島素、抗甲狀腺藥物。
      2021年代謝及內分泌系統用藥不良反應/事件報告中,口服制劑占56.6%,注射劑占37.2%,其他劑型占6.2%。嚴重不良反應/事件報告中,口服制劑占50.7%,注射劑占42.0%,其他劑型占7.3%。
      4.3.2 累及器官系統情況
      2021年代謝及內分泌系統用藥不良反應/事件報告中,總體報告和嚴重報告的藥品不良反應/事件累及器官系統情況詳見圖11。與代謝及內分泌系統用藥的總體報告相比,嚴重報告的藥品不良反應/事件累及器官系統中,代謝及營養類疾病,各類神經系統疾病,各類檢查,呼吸系統、胸及縱隔疾病,心臟器官疾病構成比明顯偏高。

    11.png

                                                                            圖11  2021年代謝及內分泌系統用藥不良反應/事件累及器官系統
      代謝及內分泌系統用藥總體不良反應/事件報告中,口服制劑累及器官系統排名前5位的是胃腸系統疾病、皮膚及皮下組織類疾病、代謝及營養類疾病、各類神經系統疾病和全身性疾病及給藥部位各種反應;注射劑累及器官系統排名前5位是胃腸系統疾病、皮膚及皮下組織類疾病、代謝及營養類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給藥部位各種反應、各類神經系統疾病。
      代謝及內分泌系統用藥嚴重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中,口服制劑累及器官系統排名前5位是胃腸系統疾病、代謝及營養類疾病、皮膚及皮下組織類疾病、各類神經系統疾病、各類檢查;注射劑累及器官系統排名前5位是代謝及營養類疾病、胃腸系統疾病、各類神經系統疾病、皮膚及皮下組織類疾病、各類檢查。
      4.3.3 監測情況分析及安全風險提示
      從報告絕對數量來看,糖尿病治療藥物報告數量與2020年相比的增幅最大;從各品種總報告和嚴重報告數量的排名來看,一些較新的糖尿病治療藥物(例如聚乙二醇洛塞那肽、度拉糖肽、達格列凈)排名上升較快。這一方面可能反映了我國人口老齡化和醫療保障水平提高等原因導致糖尿病發病率和/或診斷率升高,從而引起糖尿病治療藥物使用人群的擴大,另一方面也提示處方醫師和患者在選擇糖尿病治療藥物,尤其是較新的藥物時應注意相關風險。
     
     小貼士:
      甲巰咪唑的嚴重不良反應主要有哪些?
      甲巰咪唑是一種硫脲類抗甲狀腺藥,是2018年版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品種。甲巰咪唑的主要不良反應包括血液學毒性、肝臟毒性和皮膚反應。血液學毒性常見表現為白細胞減少和粒細胞減少;偶見嚴重的粒細胞缺乏癥,臨床表現為口腔炎、咽炎、發熱等,嚴重者可導致死亡;極少數病例中報告了全血細胞減少癥和再生障礙性貧血。肝毒性主要表現為肝功能檢查指標升高,罕見肝衰竭,極少數病例中報告了膽汁淤積性黃疸和中毒性肝炎。皮膚反應主要表現為皮疹和瘙癢,嚴重皮膚反應包括全身性皮炎和紅斑狼瘡。還有一些嚴重但罕見的不良反應,包括胰腺炎、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相關性小血管炎等。使用甲巰咪唑應通過醫師處方,并按醫囑和說明書定期檢查血常規和肝功能,當出現口腔炎、咽炎、發熱、厭食、惡心、上腹部疼痛、尿黃、皮膚或鞏膜黃染等癥狀時應立即就醫。此外,甲巰咪唑可能導致先天畸形,育齡女性使用期間應采用有效避孕措施,孕婦使用甲巰咪唑必須由醫師進行嚴格的個體獲益/風險評估,且應對孕產婦、胎兒和新生兒進行密切監測。
      
      4.4 注射劑不良反應監測情況
      2021年注射劑(不含疫苗)不良反應/事件總體報告數量與2020年同期相比增長14.7%,在藥品總體報告中占比與近年來總體情況基本一致。按照劑型統計,2021年藥品總體不良反應/事件報告中注射劑(不含疫苗)占55.5%,嚴重報告中注射劑(不含疫苗)占70.9%。按藥品分類統計,注射劑(不含疫苗)總體報告中化學藥品注射劑占87.8%,中藥注射劑占6.4%,生物制品占3.1%,無法分類者占2.7%;注射劑(不含疫苗)嚴重報告中化學藥品注射劑占87.4%,中藥注射劑占4.7%,生物制品占5.7%,無法分類者占2.2%。
      4.4.1 藥品情況
      化學藥品注射劑報告數量排名前3位的藥品類別是抗感染藥,腫瘤用藥,電解質、酸堿平衡及營養藥(圖12)。

    12.png

                                                                              圖12  2021年化學藥品注射劑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涉及藥品類別
      中藥注射劑總體報告類別排名前5位的是理血劑、補益劑、開竅劑、清熱劑、祛痰劑(圖13)。

    13.png

                                                                               圖13  2021年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涉及藥品類別
      4.4.2 累及器官系統情況
      2021年注射劑總體不良反應/事件報告中,累及器官系統排名前5位的是皮膚及皮下組織類疾病、胃腸系統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給藥部位各種反應、各類神經系統疾病和各類檢查。注射劑嚴重不良反應/事件中,累及器官系統排名前5位的是血液及淋巴系統疾病、各類檢查、皮膚及皮下組織類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給藥部位各種反應和胃腸系統疾。▓D14)。

    14.png

                                                                                           圖14  2021年注射劑不良反應/事件累及器官系統
      4.4.3 監測情況分析及安全風險提示
      從劑型統計情況看,2021年注射劑(不含疫苗)不良反應/事件總體報告數量與2020年同期相比增長14.7%,在藥品總體報告中占比與近年來總體情況基本一致。從用藥人群統計情況看,兒童的注射劑(不含疫苗)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數量與2020年同期相比增長19.7%,總體占比與近年來總體情況基本一致。根據注射劑監測情況,建議臨床醫生用藥前仔細閱讀產品說明書,重點關注相關安全性內容,處方前進行充分的獲益與風險分析,始終遵照“能吃藥不打針,能打針不輸液”的用藥原則合理選擇用藥。兒童作為特殊用藥人群,受臟器發育尚未完全等因素影響,對藥物更為敏感,耐受性較差,更應謹慎用藥。
      
     小貼士:
      怎樣合理選擇給藥途徑?
      臨床上給藥途徑多種多樣,主要包括經胃腸道給藥途徑和非經胃腸道給藥途徑。經胃腸道給藥途徑,即口服給藥途徑,常見劑型如片劑、顆粒劑、膠囊劑、散劑、溶液劑、丸劑等;非經胃腸道給藥途徑,即除口服給藥途徑以外的所有其他途徑,如注射給藥、呼吸道給藥、皮膚給藥等,常見劑型如注射劑、噴霧劑、外用溶液劑、滴眼劑、栓劑等。其中,注射給藥途徑包括皮下注射、皮內注射、肌內注射、靜脈注射等。不同給藥途徑具有不同的臨床意義,如口服給藥途徑,是最常用,相對安全、方便、經濟的給藥途徑;注射給藥途徑,優點是吸收快,藥量準確可控,缺點是未經過人體的天然屏障,直接進入體內,可引起組織損傷、疼痛、感染,甚至嚴重不良反應。臨床上應根據用藥實際,遵循“能口服給藥的,不選用注射給藥;能肌內注射給藥的,不選用靜脈注射或滴注給藥”的原則,合理選擇給藥途徑。
      

                                                                                                                      第5章 有關說明
      5.1 本年度報告中的數據來源于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數據庫中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各地區上報的數據。
      5.2 與大多數國家一樣,我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是通過自發報告系統收集并錄入到數據庫中的,存在自發報告系統的局限性,如漏報、填寫不規范、信息不完善、無法計算不良反應發生率等。
      5.3 每種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的數量受到該藥品的使用量和不良反應發生率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故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數量的多少不直接代表藥品不良反應發生率的高低或者嚴重程度!
      5.4 本年度報告完成時,其中一些嚴重報告、死亡報告尚在調查和評價的過程中,所有統計結果均為現階段數據收集情況的真實反映,并不代表最終的評價結果。
      5.5 本年度報告統計時采用監管活動醫學詞典(MedDRA),既往采用世界衛生組織不良反應術語集(WHO-ART)。MedDRA是在人用藥品技術要求國際協調理事會(ICH)主辦下編制的標準化國際醫學術語集,用于與人用醫療產品相關的監管溝通和數據評估。各類檢查是MedDRA中的一項系統器官分類,包括有限定詞(例如:升高、降低、異常、正常)和沒有限定詞的檢查名稱。
      5.6 專業人士會分析藥品與不良反應/事件的關聯性,提取藥品安全性風險信息,根據風險的普遍性或者嚴重程度,決定是否需要采取相關措施,如在藥品說明書中加入安全性信息,更新藥品如何安全使用的信息等。當藥品的獲益不再大于風險時,藥品也會撤市。
      5.7 本年度報告數據均來源于全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絡,不包含疫苗不良反應/事件的監測數據。

     
    上一條: 國家藥監局關于注銷馬來酸羅格列酮片等223個藥品注冊證書的公告(2022年第34號)
    下一條: 關于做好人工關節等五類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中選結果執行工作的通知

    誠信體系建設Read More

    加強行業自律,弘揚誠信文化,
    開展信用評價,促進信用建設。

    序號 企業名稱 證書編號 有效期止 信用等級
    1 河南羚銳生物藥業有限公司 201602211150026 2017-12-25 AAA
    2 河南禹州市藥王制藥有限公司 201602211210026 2017-12-25 AAA
    3 河南仲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201602211220026 2017-12-25 AAA
    4 上海現代哈森(商丘)藥業有限公司 2016022112326 2017-12-25 AAA
    5 河南百年康鑫藥業有限公司 201602211240026 2017-12-25 AAA
    序號 企業名稱 證書編號 有效期止 信用等級
    1 白云山湯陰東泰藥業有限責任公司 201502211160026 2017-12-25 AAA
    2 河南天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201502211170026 2017-12-25 AAA
    3 河南省百泉制藥有限公司 201602211180026 2017-12-25 AAA
    4 河南科倫藥業有限公司 201502211190026 2017-12-25 AAA
    5 河南省濟源市濟世藥業有限公司 201502211200026 2017-12-25 AAA
    序號 企業名稱 證書編號 有效期止 信用等級
    1 洛陽君山制藥有限公司 201402211100026 2017-12-25 AAA
    2 河南輔仁堂制藥有限公司 201402211110026 2017-12-25 AAA
    3 新鄉佐今明制藥股份有限公司 201402211120026 2017-12-25 AAA
    4 河南省宛西制藥股份有限公司 201502211130026 2017-12-25 AAA
    5 河南福森藥業有限公司 201402211140026 2017-12-25 AAA
     

           

    版權所有 河南省制藥工業協會官網    備案號:豫ICP備2021023951號

    99九九99九九九视频精品